故事 //
感言
“学霸”母亲:我为什么让孩子学艺术
百子善

老师让我写写为什么会让孩子选择学艺术。忽然之间,发觉时间真是飞逝,一眨眼,竟然到了写这种文章的时候。

      仔细一想,老师说的这个题目好象是个伪命题。儿子选择学艺术是我们做家长的能决定的么,学什么还要有为什么吗?

从表面来看,孩子他爸是个理科男,我是个文科女,我们都是名校生,我们都是一般人眼中的、社会通行标准中的“好孩子”、”乖孩子”,从小到大,家长好象可以完全不用过问的那种孩子。学校毕业后,找一个单位,好好工作,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时代发展,也算是过着个好日子。

       而实际上,他爸少年时曾经爱美术,书架上的书里夹着他偷偷画的很生疏的素描;他拥有比我这个文科生还多的古文名著和西方文学书藉;他喜欢古典音乐,用刚工作时的大多数工资买了很多的原版磁带;更不用说后来的对电影历史、导演及作品的通晓。而我呢,虽然选择文科,却是因为觉得自已记性好,文科不用做那么多题,轻松,才选择了文科,当然,也少不了对文字的一些喜欢,更多的是,自已的爸妈随自已选择的信任态度。

       可是,到现在仍然不能忘却的是,从小对那些家庭条件好学了一门乐器的同学的羡慕之情;对于自已考虑了其他的因素而没有选择自已最喜欢专业的遗憾感觉,虽然,即使现在从事着也未必有从事现在这个工作来得更“成功“


       当儿子降临的时候,好象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孩子今后读书肯定差不了,基因好啊。想想作家长的我们从小也没有什么大人特意管的,于是,从小也没有让他进任何的什么学前班啊、学乐器啊、补习班啊,倒是这种态度算是基本坚持下来了。



        可是,“打击“来了,儿子可不是学霸,从成绩来说,太一般啦,老师偶尔还”告状“上课不积极发言啦、上进心不强啦等等,我的生活开始有了烦恼,对我们来说,十分容易的成绩,对他好象也不能说难,但他好象不会全力投入,有点无所谓哦。

       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忽然在一次学校的艺术节后说要学一门乐器,他主动决定的,我们就支持,但告知他要学好是个需要坚持的过程,他老爸根据他的年龄,替他选择了单簧管。倒是坚持下来,最后主动去考市少儿交响乐团,还考上了。有时候,还发现他还真的有点沉浸在音乐中,挺享受的样子。



       也许,儿子不是学霸,反而让我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人总要有点东西来安慰平衡自已嘛。我知道,他善良、礼貌、守矩、平和,某些方面是比他的同龄人突出很多,有的地方也比我这个做妈妈的要出色,比如:从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客观平等地看待其他人,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并肯定,这些都不会转变成为分数,但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东西。

       于是,我开始把儿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与我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痛苦的转变过程,毕竟,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评判孩子的社会中,我们只是传统教育下出来的正统人。但很多的事,还是急不得吧,急了也没用,慢慢地,说得难听点,是熬;说得好听点,是一起长大。我开始改变对他的态度,尽量用平等的口气,而不以家长的主观决断的思维去看待;承认很多他的事不必一定以我们的标准去接受或实施;更多地接受“意见不被采纳“的挫败感。其实,我们小时候,不也有对家长阴奉阳违的时候?不也有不愿让家长知道的事情?不也有情绪不高的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过高要求,有时候真的是我们自私的表现。在这样的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非常痛苦,正是因为成长,我也必须改变我身上的很多旧的思路和陋习,不能随意发泄。



        儿子的初中对我来说更是漫长,步入叛逆期的他,心中也许有更多的“绕绕“,我俩之间也会有”硝烟“的时候。儿子有时候很沉默,我挺担心,日子过得小心翼翼。看着他每天有气无力地上学放学,这样的少年,让我开始动摇:是不是该支持他爸的观点:送他出去?这样的学校生活,他好象是在应付。

但我还是坚持,重大的决策主要由他自已来定。初二过完的那个暑假,让他自已去托福班试试味道,说老妈也从来没考过托福,不知好不好玩。一个月后,他宣布:他想出去念念书看。

       初三这一年,孩子改变了很多,又有功课,又要准备考试和面试,压力挺大的。但正因为他有了自已的目标,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不善言辞,却为了面试努力改变,一次次准备,让我备感意外,让最让我担心的面试,没有障碍;他爸爸全力支持,和儿子一起去北京、去上海、去宁波,笔试口试,让孩子体会到爸爸的那种力量,那种坚持;我也在心里下了决心,让他去试,失败了没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这一年,正是因为明确的目标,儿子快速长大了,变了一个人,最最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一个孩子,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就会投入、会坚持、会有我们想不到的力量。

       这三年高中,是儿子变得成熟的三年。前二年也不知自已该选什么课程,随大流地选,也许对GPA没有很大帮助,但他也慢慢地确立了学艺术的想法。有了初中的过程,我们也把兴趣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放在了首位,放弃了我们在学业方面原来对他的想法。我们即然小时候没有条件实现自已喜欢做的事,现在社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 ,为什么还不让孩子去大胆选择呢?



       一旦确定我们支持他学艺术后,儿子的热情在我们面前表露无遗:他自已明白,要进好的艺术学校,成绩也是重要,于是,努力地去学去考,成绩一下子提高一大截;为了自已选择的目标,他才会去拼;他可以不再遮着藏着,和老爸热烈地讨论相关摄影问题;他会积极去找机会实践,即练技能也练了沟通、计划能力;他会为了申请自已喜欢学校的专业夏校,挑灯夜战,一次次修改完善材料,确保申请成功;


说到这儿,其实你肯定也明白了,儿子选择了什么专业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他在追求实现自已喜欢做的事的过程中的成长才是重要的,我更喜欢现在的他:阳光、善良、投入、自信、彬彬有礼,这些才是他人生的财富吧。

       有一次,我对儿子说,做艺术,很多人会贫穷一生。他说,妈妈,穷一点没关系,你知道吗,在那一声“咔嚓“里,我有多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