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感言
我在哥斯达黎加身无分文
新课堂




杨博超

案例简介——

月曜效应的魔咒

独走他乡的踌躇

专家点评——

留学也需要一点点运气

过程收获更多的,不是分数



————————————————————————————————————

以下是杨博超同学的学习时间规划表:

时间

Feb.

May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2012年

 

 

 

 

 

 

 

托福模考36分

2013年

托福模考58分

2nd. 托福模考62分

3rd.托福模考72分

托福模考73分

托福真考86分

SAT模考1740分

2nd.SAT真考1640分

7th.SAT真考1670分

16th.SAT模考1410分

11th.托福真考71分

21st.托福真考77分

23rd.托福真考85分

21st.托福真考82分


————————————————————————————————————

标化成绩


人生是一场带着机会成本的博弈

       我决定要出国已经是高二了,原因算有多方面吧,主要是我妈妈的意愿,她觉得如果高考考不好会很麻烦,所以考虑去国外读大学;还有我一位哥哥在国外学习,潜移默化间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当时决定不好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再考虑出国的事情还是直接放弃高考,一心一意准备托福。两者各有得失吧,度过了一段比较纠结的时期,不过最后还是觉得直接准备出国会更明智。考虑到国内外的教育体制,对于国内学生来说,高考的重要性几乎盖过其它任何考试了,很大程度上是“一考定终身”,而国外给学生的机会更多;最后联系到自己的意向专业——心理学,几乎所有比较伟大的理论都是国外研究者提出,当然不可否认国内大学比如北大,清华,复旦等也有很好的心理学专业条件,但对我而言以国内的成绩考上这样的学校可能性太小。

       高考 or not to 高考,this is a question. 无论我选择何者,都必将有得有失,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给自己一个决断。黑白棋子泾渭分明,或许抬手落定间,未来道路已不可更改。


打败学习中的月曜效应

       基本上国外大学的申请都是需要递交托福成绩的,而且顶尖院校还对分数做了下限规定(比如要求100+,105+等)。然而在学习托福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感觉两个字:痛苦。有的熬不过去慢慢放弃,最终对着别人的高分又羡又悔又内疚又懊恼;有的想想大学就咬咬牙挺过了,但是在能够追求更高分数的时候“放弃了”,我就是后者。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刚开始都是败在听力上面,“得听力者得天下”,我也是没有得到天下。那个听力的个位数让我犹如当头棒喝,觉得就算托福再难也必须要去拼一拼,所以我整整一个月都在练习听力,按照老师给的方法,去听,去做,去分析,然后找老师答疑,最终考了21分。

       我暂时挺过了第一关,但是死在了第二关。

       大家肯定都知道,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是因为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对于托福,我一直觉得自己是85的料,没想到考了86分,所以心飘起来了,想着准备几个月再考一次上到90分是不成问题的,于是暑假里和朋友各种玩,并没有特别重视。等到要考试的时候有点心慌,然而却已经来不及了,就好像站在河边玩手机,觉得这个小小的东西肯定拿得稳,没想到手一滑眼睁睁看着它掉进了河里,被河水冲刷得尸骨无存了我尤不自知。托福也一样,看到分数我久久没有回神,低头看到掌心空空如也,只留余温尚在。

       这是我整个留学规划案例中最遗憾的地方。但最重要的不是后悔,虽然对这样的结果不满意,后悔却是最没用的事情,重要的是这件事让我以后做计划、考虑事情更周全,当然对自己要求也更高。


————————————————————————————————————

课外活动

风景不一样的象牙塔

       材料要求的10个课外活动我并没有写满,但有一个重量级的,而这个重量级的课外活动却不是为了出国而做。那是一段产生出国念头之前的经历,一个人去哥斯达黎加做志愿者。当时正好高一暑假,觉得应该出去历练一下,所以就去了哥斯达黎加当补课老师,其实双休日的工作在那边算是非法的啦,但的确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我从未预料到,在这边的短短一个月会给我的三观与选择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如果我问个问题,出门在外,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会有人回答独立性,会有人回答勇气,会有人回答幸运,会有人回答谨慎。但是真真正正,必须要有的,还是money

       我在那边最艰难的时刻就是身无分文的半个月,当时想着只是去做志愿者感受一下,也没考虑过会发生什么紧急事况,所以带出去的钱并不多,大概可以每天正常生活,但是却被住家偷了400美金。400美金,几乎是我的所有,一下子失去,我变得步履维艰。当时有过各种情绪,震惊,失望,愤怒,甚至害怕;也想过各种措施,揍他,找他理论,或者报警。但最终,我选择了假装不知道。因为当时要临时找个住的地方并不容易,而我还得跟他混半个月呢。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我想得再多也没有用。

       所以,我回去偷了10块钱。

各位看官,不要笑;各位正义之士,也不要骂。当你们孤身在外,莫论何时何地,首先要考虑的,还是自身安全,这当中自然包括是否会遭受饥饿。作为在以德治国,儒学傍身的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我,从小也是被父母、老师教育“偷窃”是不好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罪恶。但是如果你连性命都难以保障,还如何坚守道义,如何坚守这变了色调的道义?百般挣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自认无错。

       我那时仍是少年,该是蓝天白云的地方却尝到了风刃霜刀的滋味。原来我不是身在童话,一直以来,我只是恰巧站在了风平浪静的台风眼,往前几步,就是现实强大的摧枯拉朽之势。我觉得,感受最深的已不是课外活动本身,也不是它给我留学申请带来的价值。只是这段经历,将永远装帧在我的人生中,成为一辈子的财富。

你可以坚守信念,但是在不同环境中,就要切换成不同角色。宇宙洪荒中,人类极其渺小,如蝼蚁,如浮游;但同时,人类也极其强大,如浩海,如泰山,这种力量隐藏于他们,源于他们的韧性。 


————————————————————————————————————

留学申请

 

择我所爱,爱我所择

       我剩下的几项课外活动都是和体育有关,短跑、跳高、篮球赛等。本身对体育非常热爱,国外对体育又甚是重视,所以当我听涛哥(冯闻涛老师)说雪城大学的篮球非常不错时,心里就开始有了一枚种子,悄悄地发芽、生长,最终长成dream tree。我的ED就申请了雪城,密歇根州立,康涅狄格,华盛顿等5所大学,当雪城的ED offer下来之后,我就取消了其它大学的申请,也没有再进行RD。雪城的建筑和传媒专业都非常厉害,可以排全美前三。而我选择了它同样不错的心理学专业,大概是受到美剧影响比较大吧,觉得这类专业非常炫酷,应该能够让人很有激情地学下去;而且从实际意义来看,学习心理学也非常有用,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懂对方对自己的一个情绪反馈,知道自己说什么他们会开心,说什么他们会生气。能够与人为善,总是不错。

       I choose what I love. This is a kind of happiness.

       其实相对而言,雪城大学的学费算是比较昂贵的,66000美金一年,而且不给国际生奖学金。我当初申请学校的时候什么都考虑了,包括天气、地理位置、安全系数等,就是没考虑到学费。但是也没觉得不好,知识的殿堂也许会是金砖砌成。我只要拾级而上,去汲取。

I love what I have chosen. This is a kind of wisdom.


世界应该承认运气的角色

       假设你问一个人,一个成功的人,关于他成功的原因,如果他回答说有运气的成分在,你会不会觉得他虚伪,或者是他不愿意透露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Michael Lewis在普林斯顿大学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过这样几句话:People really don’t like to hear success explained away as luck. They don't want to acknowledge the role played by accident in their lives. There is a reason for this: the world does not want to acknowledge it either.

       The world does not want to acknowledge it (fortune).

       但是,如果要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整个留学过程,我会把其中一个宝贵的名额留给幸运。选择这里是我的幸运:非常现实的,在学校里,大部分人都喜欢和有钱人去玩,这给人一种友谊变质的感觉,而在新课堂,我和朋友们之间都是出于真心地玩耍、互助,我们一起学,一起玩,一起刷题,一起拼搏,同甘共苦;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都会有偏心的存在——老师们总喜欢好学生,但新课堂的老师却不会,他们一视同仁,从没有什么优等生,差生的概念与待遇;虽然督导还时不时地向家长“打小报告”,当时或许会愤慨,但事后想想,真的是为你着想。这都是我在自己学校都体会不到的。

       所以,感恩,遇见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