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感言
现实版《小别离》|放手让孩子离开舒适区
新课堂

《小别离》热播,

关于低龄留学的种种,

引发讨论。

 

这是一篇在三万英尺高空写下的文字,

是一位父亲理性与感性交织成的厚重情感

——《小别离》真人版。

 

想象一下,他15岁的女儿出发前的愿望是:



“所有人,在我走之前,多发点红包。爸爸妈妈多给点零花钱!”

很可爱很天真是吗?

是啊,她毕竟只有15岁。

但有些时候,你也会惊讶的发现,

她的坚韧、她的勇气,

她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尽管父亲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舍,

但仍然咬牙,放手让孩子去冒险。



成长,

说起来轻松,实则艰难的话题。

剧本再真实,毕竟不是生活。

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


—————————————————————————————————————————

——陈禹安




尽管这次赴美的时间早几个月就已确定,但是当我在万米高空的波音737机舱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是啊,女儿毕竟还只有15岁,当我们把她送到美国之后,紧接而来的就将是长长的别离,深深的挂念,作为一个父亲,无论如何是不舍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也许为她打开一扇未来之窗,全然不同的世界,多彩多元的生活,就这样展开在她的面前。只要她愿意,她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精彩。

我对心理学有一些研究,知道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而十五六岁又正是大脑神经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也许是最好的时机。一个孩子能成就什么,和他的先天资质,后天的经历视野,以及包容独立的思维模式有密切关系,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帮助孩子拓宽视野,用目标引导孩子跳出舒适区。

回顾女儿这十五年的成长,我觉得最值得一记的是她初二、初三这两年。初二下学期女儿从一家公办初中转学到一家外国语学校,当时我们设计安排她在国内上完高一,做好美高衔接后再到美国。孩子上了大半个学期后,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视野拓宽,观念改变,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我记得很清楚,2015年国庆放假前夕,我去学校接孩子回家过节,孩子很明确的告诉我说要去美国上高一(九年级),她接下来要脱产一段时间,集中学英语,考托福。我当时根本不认为她是认真的,因为美高的申请在来年年初(一、二月份)就将截止,这也意味着,如果孩子要申请美高九年级,她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冲刺托福、选校、申请、面试等诸多环节。而以她当时的英语成绩,托福也就在60分左右,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决定使一个“缓兵之计”,让孩子自己消退掉这个念头。于是我告诉她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么大的变化,不在我们的预计之内。我希望你也不要急于下判断。不如利用国庆的七天时间好好思考一下,然后你再告诉我你的决定!”

到了十月七日的晚上,孩子坚定地告诉我,说:“我一定要去上九年级,从明天开始我就脱产学英语!”她是认真的!我和她妈妈紧急商量之后,咬着牙决定支持她的冒险计划。

接下来的几个月,孩子赢得了我的尊重。每天白天,她到新课堂百子善参加辅导,晚上回来就刷题、背单词,几乎每天都要到凌晨两点多钟才能完成当天的冲刺计划。早上不到七点就起床开始新一天的拼搏。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为了给女儿加油,晚上陪着她一起努力。但很快,我们就坚持不住了,女儿反倒劝我们早点去休息,她自己一个人奋力拼搏。这是她有史以来最为刻苦的一段时间,当单词屡记屡忘,托福模拟低分徘徊的时候,孩子委屈的哭过几次,但抹干眼泪,又继续努力,那段时间,让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一直习惯于给孩子制定这个目标、那个目标,然后经常痛心于孩子缺乏毅力,不肯坚持,但我们很少反思,那真的是孩子自己的目标吗?



女儿最终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她考出了足够的托福分,提交了申请,通过了面试,拿到了四五个offer,最终选中了一所心仪的学校。

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女儿,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当孩子真正有了自己的目标,她一定会去努力拼搏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引导她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舍得让孩子离开他的舒适区。这意味着变化,也意味着机会与成长。女儿去上寄宿的外国语学校,使她克服了不敢独自睡觉的习惯,在百子善的拼搏,让她拥有了应对艰巨挑战的成功心得,这些都是放手让她离开舒适区的收获。这一次的万里送别,她要在远隔重洋的美国上高中,更是一次极其重大的远离舒适区。对女儿,对我,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相信,多年之后,女儿和我都会明白其价值所在。


—————————————————————————————————————————


当然,孩子毕竟还小,还不够成熟,需要我们的帮助,但归根结底,她总是要长大的,人生终究是她自己的旅程。作为父母的我们,最好的选择是默默注视她的背影,看着她坚定地向前走,为她鼓掌,为她喝彩,为她加油!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即将结束,JFK机场就在不远的前方。四周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外没有多余的声音,机舱里没有风也没有雨,但也许起了一点雾,我的视线望出去有一点朦胧……



    陈禹安

于2016年8月24日晚8:00

CA989




——END——